查看原文
其他

现代出家众如何理解落实“一日不作,一日不食”?(文声对照)

净宗法师 净宗18 2019-08-31














古代的出家人都强调劳动,“一日不作,一日不食”。今天很多寺院没有农田,怎样“一日不作,一日不食”呢?还有些乡下小庙,出家人没有时间修行、闻法,天天在地里干活儿,这难道就是出家的目的吗?




“一日不作,一日不食”,可以说这是佛法传到中国来,佛教本土化的一种标志性的口号,所谓“农禅并重”。


佛教在印度有广泛的社会基础,民俗、传统上会对出家人行布施供养。在中国,如果不劳动,被人视为懒汉;讨饭乞食,不像在印度会受到尊重,而是被贬低,看不起。在这种情况下,中国的出家人也就没有办法,只好自己种地,自己劳作,既要修行,还要生产。


以禅宗来讲,所谓“一日不作”,不光是做体力活儿,干农活儿,主要是在这种劳作当中,去体悟禅修,还是以修道为主。就是把日常生活跟修道打成一片,这是它的精神。


所以,我们今天如果要继承“一日不作,一日不食”,不能简单地就外在的行为,说“我一定要去农田干活儿”。出家人的正业应该是“一日不闻法,一日不念佛,一日不对治自己的烦恼,一日不惭愧忏悔自己的业障,一日不感恩众生,不为众生作法布施,如果这样,就没有完成出家人的本分,那是不应该吃这份口粮的”。


这么来理解,就能把我们的光阴都用在闻法、学法、修法、弘法利生这一方面,这样就会精进勇猛。


如果说“哎呀,寺院活儿少,我们开块荒地种种菜”,如果是做一点身体的劳作,稍微出点汗,做点健康的锻炼,身体的协调,这样有利于修行,那么也还有一点说法。


但是,如果把这个当回事而荒废了正业,比如念佛、诵经、闻法、学法、弘法,这既不符合印度佛教戒律的要求,也不符合中国佛教中禅宗大德提倡的本意,更不符合现代的实际情况。所以,我们应该根据时代的状况来理解,并变通有些传统的做法。


比如过去没有电脑,没有图书室,当然藏经楼还是有的,大部分人文化也不高;现在因为时代不一样了,弘法这些东西都是需要的。


我们很多法师作编书等大量的工作,这些工作都跟法相关,都是有意义的,这也是在工作当中贯彻了佛法,当然比现在简简单单去做农活儿强得多。比如音频、视频,讲义的记录、整理、校对、编排,美工、打印、发布等,这些和法完全相应,就是读诵、受持、书写、讲说、为人利益。再加以适当的劳作以调节身心,这都是很好的。


总之,以法为重,主次分明,而不是简简单单地干农活儿、体力活儿,那太浪费了。


南无阿弥陀佛。




往期精彩 /

佛弟子能检举黑恶势力吗?

自己吃素,女朋友不吃素,怎么办?

吃素的人如何处理家人吃剩的肉?

如何理解“别人是自己的镜子”?

如何孝顺不好的父母?



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